一位朋友向华子咨询,他在服用抗血栓药物之后,身上总是莫名地出现淤青,是不是药物把他的凝血功能降得太狠了,会不会出问题,药物还能继续吃吗?
华子给他的建议,暂时不需要停药,但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小板、凝血因子与凝血功能,看看是否有异常,根据结果再进行用药调整。
一、预防血栓的药物容易引起皮下出血
血栓性疾病可以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很多人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有很大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就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根据患病因素的不同,预防用药分为抗血小板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以及抗凝血药物(以华法林为代表)。无论哪一种药物,都会对凝血过程产生干扰,有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以皮下出血为主,表现为皮下淤青。
二、大多数皮下出血不会更严重
很多服用预防血栓药物的患者,都反馈过出现了皮肤淤青,但基本上也就仅此而已,并不会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出现了皮肤淤青更是证明了药物产生了作用,可以保证预防血栓的效果。
大多数人出现的淤青并不严重,而且可以自行缓解,只是淤青可能会重复出现。但是只要没有出现呕血、尿血、便血、黑便、深部血肿等多系统出血的情况,通常不会对健康有过大影响,并不需要停服药物。
三、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相区别
皮下淤青不仅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还有其他影响也会发生。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有些老年人的神经感觉不敏感,感觉不到一些小磕碰,把外伤引起的淤青误认为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也有一些中老年人,可能是患了血液疾病,导致的皮肤淤青。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疾病。但这些疾病导致的淤青通常更加严重,同时经常伴有多系统的自发出血,在抽血化验时可以发现血液指标明显异常。
四、如何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使用药物预防血栓,对于有心肺血管疾病风险的人非常重要,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过度治疗。药物治疗,在发挥药效产生获益的同时,必定也会有不良反应的风险。只有当获益大于风险时,才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比如说,要确定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时,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要有无法转复为正常心律的房颤时,或是有静脉血栓风险时,才能使用抗凝血药物。现在的治疗指南中,不建议没有发生过血栓相关疾病的健康人进行预防性用药。
在用药之前,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并且对用药禁忌进行筛查。比如说,血小板偏低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可能并不适合进行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常会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所以有消化道疾病者,要谨慎用药,或是与胃黏膜保护药物同用。
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影响,干扰预防血栓药物的作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在用药前需要与医生详细说明。在用药过程中,保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果出现小范围的皮肤淤青可以自行吸收,不必停药。如果淤青范围较大,则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总结一下,服用预防血栓药物时,有可能出现皮下出血,轻微的,面积不大的淤青可以自行吸收,不建议停药。如果出现淤青面积较大,或是同时出现系统性出血症状,就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继续用药。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服用预防血栓药物时,有可能出现皮下出血,轻微的,面积不大的淤青可以自行吸收,不建议停药。如果出现...
-Helicobacterpylori-你需要知道的幽门螺杆菌 那些事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螺
如果你问我,伤口愈合需要什么?我会告诉你伤口愈合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你一定觉得我是在搞笑。
关于培根的那些事儿,你买到的是“原切培根”吗?
及时改变不良习惯、及时就医,体检会促使自己更注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