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眼前突然一黑,可能是眼中风失明的前兆!最佳抢救时间只有1.5小时…

  • 2022-06-07 09:56:58 来源:科普中国网

学习工作一天累了吧,累了就早点睡觉?

睡觉?不可能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睡前不玩手机,就好像吃饭没喝汤,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最难戒掉的三件事:熬夜、玩手机、熬夜玩手机。

不久前,都市快报报道了一名宁波男子在单位上班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右眼模糊,看不清电脑屏幕,只能看见放在眼前的手指,之后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眼中风。

图片来源于微博

眼中风这个词还是头一回听说

我们都听过脑中风,那你知道什么是眼中风吗?

眼中风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属于严重的急性致盲眼疾,通常是因为眼部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造成的,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睛聚焦困难、部分视野变暗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永久失明。

具体来说,我们的动脉血从心脏流向眼睛,一旦眼动脉被堵,眼底动脉就会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水肿,若不及时就诊,超过53小时,眼底细胞就会彻底凋亡,造成永久失明的后果。

红色均为眼部各动脉,图片来源:Stroke

与动脉不一样的是,静脉血是从我们的眼睛流回心脏,一旦静脉被堵,血无法从眼睛流走,会表现为出血,出血位置会出现一些小黑影,也会造成眼底细胞水肿,它虽不比眼底动脉阻塞危急,但却有很严重的并发症,那就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情况严重时甚至连眼球都保不住。

左边为正常眼球,右边为青光眼,图片来源:healthplus

脑中风会有一个黄金抢救时间,同理,眼中风也有一个黄金抢救时间。

如果眼部缺血超过了1.5小时,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就会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害,若是缺血多于2小时,视网膜会出现萎缩,视力难以恢复。

哪些人容易眼中风

眼中风一般来说多发于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的人群,但是目前眼中风的人群日益年轻化,其原因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下看电子屏幕如手机、iPad、电视,用眼过度、熬夜、经常饮酒、抽烟、情绪不稳定等都有可能突发眼中风。

不想眼中风,我得注意点啥

对待眼中风,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良好的用眼习惯很重要:

1. 认真规范做好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在强光或者阴暗的环境中读书写字或者工作。

2. 尽量减少使用眼药水的次数,眼药水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暂时缓解疲劳,减少红眼症状,但其治标不治本,炎症依然存在,反复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3. 不要用手揉眼睛,因为我们的手上有很多看不见的细菌,用手揉眼会将细菌带入眼睛,可能会引发眼部炎症。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4. 避免用眼过度,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导致我们的眼睛干涩、酸胀,还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青光眼。对于过度用眼的人群如程序员、媒体工作者等,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抬起头多看看远方的风景,放松放松眼睛,避免眼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5. 对于三高人群,平时一定要谨遵医嘱,做好基础疾病的治疗。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很重要,吃饭不要太油腻,以清淡为主,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少玩手机,早睡觉。

无论哪一类人群,我们都应重视眼部健康,每年按时体检。

眼底照相可以看到我们眼底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能直观的了解眼底视网膜组织的健康水平,当我们的眼底患有疾病时,我们眼球后部的玻璃体和视网膜等结构、形态、颜色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及时发现这些危险因素,我们才能做到更好的预防。

图片来源:MedicineNet

值得注意的是,眼中风可能有先兆。如果你有时候眼前突然一黑,然后一会儿又好了,或者是眼前出现断断续续的黑影,那一定不要大意,请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患于未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我们幼小的心灵不被伤害,那就先从保护我们的眼睛开始吧,少玩手机,少熬夜,毕竟我们的眼睛只有一双,而手机可以有无数个!

END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转载注明来源

责编/小西途说

标签: 前沿科技 人工智能

推荐阅读

眼前突然一黑,可能是眼中风失明的前兆!最佳抢救时间只有1.5小时…

无论哪一类人群,我们都应重视眼部健康,每年按时体检!

“药”懂点 | 雄黄酒,能喝吗?

​诗曰:饮罢一杯雄黄酒,闻得青衣粽子香。端午节的气氛,需要有粽子和雄黄酒加持。粽子好吃,但是这雄...

“术后疼痛”扛不住了怎么办?别硬撑,专家教你这样做

在医学上,疼痛并没有值得“赞扬”的地方。相反的,手术疼痛,特别是术后疼痛,会给人体带来强烈的应激...

事关衰老——70岁后血液老化秘密揭开

人的一生中缓慢积累在血液干细胞中的基因变化是如何导致70岁后血液生产的巨大变化的?一项新研究或能给...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药科技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