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共卫生 > 正文

“新冠检测”高增长模式难持续?RNA诊断第一股仁度生物IPO首日破发

  • 2022-03-30 22:36:23 来源:新浪医药新闻

文丨慢慢

今日(3月30日),仁度生物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72.65元/股,募集资金净额为65276.49万元,被称为“RNA诊断第一股”。

不过,仁度生物登陆科创板首日表现却不如人意,开盘破发,报68元/股,跌6.4%。截至今日收盘,仁度生物报64.76元/股,下跌10.86%,市值25.90亿。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

公开资料显示,仁度生物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专注于RNA恒温扩增技术和产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以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平台为基础的分子诊断试剂和设备一体化产品。

RNA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技术(IVD)中分子诊断的一个分支。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体内病原体的核酸(DNA、RNA)和蛋白质的状态,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的一种技术,目前以核酸检测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自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后,大量新冠检测需求带动了仁度生物业绩爆发式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8年,仁度生物净利润为负,亏损3205.12万元。2019年,扭亏为盈,净利373.92万元。而2020年净利则较2019年增长了16倍,为6137.65万元。

毋庸置疑,通过疫情前后财务数据对比,仁度生物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其中,据新浪医药测算,2020年,新冠检测业务收入为10988.29万元。2021年1-9月,新冠检测业务收入为10152.67万元。

仅仅新冠检测这部分业务,就已明显高于仁度生物2018年及2019全年业务收入。

此外,仁度生物新冠核酸检测业务分别约占2020年、2021年1-9月全年业务的44%、45%。这意味着,仁度生物对新冠检测业务的依赖度已接近一半。

正因如此,仁度生物或应警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疫情之下,仁度生物营收增长数倍。但疫情之后,在这块有限额的蛋糕中,仁度生物又能抢占多少市场份额呢?其它检测产品是否能够替代新冠检测产品收入的逐渐下降呢?

而今,根据最新披露的业绩,仁度生物预计2022年1-3月归属净利润盈利1250万元至155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20.26%至35.69%。

对于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计同比下降,仁度生物解释道:

2021年第一季度受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反复和“回乡检测”等因素影响,公司新冠业务收入较高,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新冠业务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即使公司生殖道系列等产品收入仍将保持增长,但整体收入仍将有所下滑;

公司新冠检测试剂的销售单价呈下降趋势,对应的产品毛利率也有所下滑,但期间费用保持稳定,故而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的下滑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下滑幅度。

随着更多的新冠检测产品上市, “今时不同往日”现象此后将会更甚,“高增长模式”或难以持续。

而上市首日破发,也侧面印证了市场对于其新股发行仍然略显低迷,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体外诊断市场主要由进口产品占据,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起步较晚,市场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在分子诊断市场中, RNA分子诊断市场份额很小。随着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感染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来源:招股书)

据统计,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0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50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5.2%,预计到2024年,感染检测板块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亿人民币。

这对于专注于RNA分子诊断领域的仁度生物,或是一个机遇。

标签: 分子诊断 市场规模 第一季度

推荐阅读

“新冠检测”高增长模式难持续?RNA诊断第一股仁度生物IPO首日破发

文丨慢慢今日(3月30日),仁度生物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72 65元 股,募集资金净额为65276 49...

聚焦:国内药企年报相继出炉 重磅产品商业化情况如何?

2021年可谓我国创新药的丰收年,据NMPA统计,2021年我国共24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创下近3年来新高。其中,...

亚洲最“年轻”国家迎来中国新冠疫苗 菜鸟国际医药冷链成功运抵东帝汶

据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消息,3月28日中国政府向东帝汶政府捐赠第二批新冠肺炎疫苗,由菜鸟国际医药冷链顺...

君境生物四代EGFR抑制剂申报临床

文章来源:医药魔方Info作者:info3月30日,CDE官网显示,君境生物(君实生物与微境生物共同投资)WJ134...

德琪医药Eltanexor治疗MDS二期临床研究获NMPA批准

3月30日,德琪医药宣布,国家药监局已正式批准一项旨在评估核输出抑制剂(SINE)ATG-016用于治疗高危骨...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药科技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