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生活 > 正文

粽子的糯米要浸泡多久呢

  • 2022-04-17 20:08:04 来源:南方养生网

包粽子糯米一般泡多久

包粽子的糯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

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糯米简介:

糯米又叫江米,形细,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

长糯米即是籼糯,米粒细长,颜色呈粉白、不透明状,黏性强。另有一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腻,黏度稍逊于长糯米。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米饭等等。

长糯米生长在南方,因为气候原因,每年可以收获两季或三季。圆糯米生长在北方,气候较冷,所以只能收单季稻。因为多季稻生长时间短,因此比较软,适合老人家吃。

包粽子糯米泡多久

糯米泡3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包粽子。包粽子的方法:先把糯米淘洗2—3遍,再水泡3小时,捞出控去水分;接着将苇叶放入开水中煮透,再放入凉水中浸泡;然后将3—4张苇叶错开包卷成三角形,在向其中装入约30克糯米后放入3粒小枣,再用约30克湿糯米将枣盖上,最后用苇叶裹严,并用线绳捆好;最后将粽坯放入锅中,用石板压实,加入清水煮上2个小时,然后再添上水,上中火再焖1个小时,粽子便熟了。

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糯米用温水泡一个晚上就可以用了。

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多久啊?

配料比例:江米(糯米或籼米)05千克,小枣250克,苇叶60~80皮。 加工方法:先把江米淘洗2—3遍,用水泡3小时,捞出控去水分;接着将苇叶放入开水中煮透(煮的时间越长,苇叶越清香),再放入凉水中浸泡;然后将3—4张苇叶错开包卷成三角形,在向其中装入约30克糯米后放入3粒小枣,再用约30克湿江米将枣盖上,最后用苇叶裹严,并用线绳捆好,如此将全部江米包完为止;最后将粽坯放入锅中,用石板压实,加入清水煮上2个小时,然后再添上水,上中火再焖1个小时,粽子即可熟透,将粽子投入凉开水中拔凉,即可食用。

操作要点:加清水煮时以淹没粽子为度。吃时煎断包棕的草或线绳,撕掉苇叶,取出粽馅,沾糖食之,风味独特。

包粽子糯米要泡多久??

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粽子糯米要泡多长时间,闻韶 在网上查过相关资料后发现包粽子的米泡多久才合适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下面就详细的为您介绍一些粽子糯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说法一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沥水时间30分,浸泡时间40分,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黏度适中,精而不烂。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说法二

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附:包粽子的米为什么要泡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因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较差,包粽子前对糯米的浸泡会让米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吸水,缩短粽子的煮制时间,并提高粽子的口感。

粽子的糯米要不要浸泡

包粽子之前糯米是需要浸泡的,糯米泡的时间长,包出来更加软黏好吃。糯米经过浸泡,充分吸收水分,在煮的时候米粒之间的摩擦会变大,粽子就会变得软硬适中,米粒不会松散,香糯。

注意点:端午节前后正好天气比较炎热,泡太长时间并不好,泡够5小时完全可以,浸泡时间太短,糯米吸水不充分会导致粽子漏米还夹生,还有一点就是泡糯米的水量一定要充足,不要有糯米露在水外面,这样接触到空气就会导致部分粉化不完整。

标签: 小时左右 越久越好

推荐阅读

粽子的糯米要浸泡多久呢

关于粽子的糯米要浸泡多久呢的内容,包含包粽子糯米一般泡多久包粽子糯米泡多久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多久包粽...

粽子的糯米泡多少小时

关于粽子的糯米泡多少小时的内容,包含包粽子糯米泡几个小时才好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几个小时包粽子糯米泡几...

春天为什么不能吃羊肉

关于春天为什么不能吃羊肉的内容,包含为什么春天不适合吃羊肉春天能喝羊汤吗吃羊肉春天为什么不能吃羊肉...

花胶真的可以补充胶原蛋白吗

关于花胶真的可以补充胶原蛋白吗的内容,包含吃花胶能补胶原蛋白吗吃花胶真的能补充脸部胶原蛋白吗花胶可...

入伏天和中伏天哪个热

关于入伏天和中伏天哪个热的内容,包含入伏这天凉快三伏天就不会热了吧?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三伏天哪...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药科技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