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健康睡眠四要素

  • 2022-11-12 17:07:40 来源:科普中国网

作者:陈 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资料图】

审核:周立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睡眠是人体健康的保障,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健康。但每个人对自己睡眠的评价只是一种主观感觉:有些人感觉自己睡得很好,睡觉时鼾声震天,但实际上睡眠质量并不好,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出现间断低氧;有些人醒后感觉自己睡得并不好,但实际上睡眠很好。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该如何评价睡眠质量呢?这就需要对睡眠进行客观的评估。

其实,一个人每天睡多长时间,睡得多深,睡得多好,什么时间睡着,什么时间醒来,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每个人的睡眠取决于他自身的日间需求(内因)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因)。

评估睡眠究竟好不好,需要结合自身感受及检查睡眠的仪器来进行综合评估。

睡醒后,对刚刚过去的睡眠感受其实是比较主观的,这些主观感觉能给医生相应的提示,但睡眠这一过程又具有其自身的客观行为。医生可以通过监测睡眠的仪器,科学合理地分析人体的睡眠过程,回答个体究竟睡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有没有睡眠问题及睡眠疾病等。

研究发现,健康睡眠取决于4个方面的平衡,也就是健康睡眠四要素。

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感知而大致确定的,分别是睡眠节律和睡眠时长。

睡眠节律就是您什么时间能睡着、什么时间能醒来。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按照自己的睡眠节律来生活。睡眠节律最主要依靠人体的生物钟调节。生物钟也就是昼夜节律,它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推动人体入睡。因为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要生搬硬套,有的人属于早睡早起型(晚9点前入睡),有的人属于晚睡晚起型(凌晨2点后入睡),而大多数人介于二者之间。不同生物钟的人适合的社会工作也是不同的。如果平时是晚睡晚起型,白天生活也没有大的改变,选择晚上8~9点上床,只会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还会增加焦虑感。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睡眠节律最为重要。

大致确定了自己的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也就算出了睡眠时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人群需要的睡眠时长是不同的,同一年龄的不同个体需要的睡眠时长也是不同的。例如:新生儿(0~3个月)是14~17个小时;婴儿(4~11个月)是12~15个小时;幼儿(1~2岁)是11~14个小时;学龄前儿童(3~5岁)是10~13个小时;学龄儿童(6~13岁)是 9~11个小时;青少年(14~17岁)是8~10个小时;成年人(18~64岁)是7~9个小时;老年人(65岁以上)是7~8个小时。其实睡眠时间长短取决于日间需求及外界环境和社会环境。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三要素和第四要素人体无法精确感知,只能通过监测睡眠的仪器科学地分析,分别是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

结合检查仪器,可将人体正常的睡眠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的N1、N2期,也就是浅睡眠期;第二种状态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的N3期,这一时期脑电图出现大量的高波幅慢波,因此又称慢波睡眠,俗称深度睡眠,这是高质量的睡眠;第三种状态是快速眼动睡眠期,特点是梦境,醒后感觉从梦中醒来,这一期全身肌肉完全松弛,脑电图类似清醒状态,但实质上还是在睡眠。这三种状态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交替往复,形成有规律的睡眠结构。正常睡眠都是从浅睡眠开始,到深睡眠再到做梦期,如此形成一个循环,之后再重复构成夜间整个睡眠过程。以成年人一夜睡7~9个小时计算,可循环4~6次。如果睡眠结构出现问题,常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发作性睡病等。

睡眠质量主要是指非快速眼动睡眠的N3期(深睡眠或睡眠3期),此期占成年人总睡眠的15%~25%。年龄、工作活动不同,深睡眠的总量也是不同的。研究发现,深睡眠的推动力就是睡眠压力,清醒时间越长,脑内产生的内源性催眠物质就越多,从而促使人体进入深睡眠。无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能增加睡眠压力,而咖啡或浓茶里的咖啡因、打盹、小睡等都会消减脑内的催眠物质、减弱睡眠压力。一般来说,深睡眠是高效睡眠,外界刺激很难唤醒,这一时期是人体修复日间损伤、消除疲劳,以及恢复脑力、体力、精力的最高效阶段,也是评估睡眠最重要的一环。

图4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标签: 只能通过 监测睡眠

推荐阅读

健康睡眠四要素

健康睡眠四要素,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感知而大致确定的,分别是睡眠节律和睡眠时...

每日观察!菠菜补铁不靠谱,但这些营养挺不错!

菠菜补铁不靠谱,但这些营养挺不错!1 菠菜补铁不靠谱,2 菠菜的这些营养还不错

世界简讯:经常走路的上班族最好别穿高跟鞋,伤害你想不到……

穿高跟鞋会穿出畸形脚趾穿高跟鞋会带来更多伤害高跟鞋的穿着技巧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