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营养师几乎不吃的10种食物,你也许天天都在吃!

  • 2023-04-13 09:17:44 来源:科普中国网

有很多食物,营养师几乎不买、不吃,可是很多人却天天都在吃,这篇文章就列举几个,为了自己的健康,真的劝你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01

土榨油


(资料图片)

土榨油是指小的油料作坊榨出来的油,跟大多数成品油比,它没有经过脱酸、脱色、脱臭的精炼处理,容易黄曲霉毒素(致癌物)超标,烹调时也容易产生加速人体衰老的过氧化物,以及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酸。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2

蜂蜜水

蜂蜜75.6%是糖,22%是水,1.9%是脂肪,剩下0.5%是可能对健康有益的其它成分,咱们还是用水冲蜂蜜喝,每次可以摄入对健康有益的成分更少,所以别指望喝蜂蜜水美容养颜。

蜂蜜的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吃多了会增加痛风和脂肪肝风险;蜂蜜直接富含葡萄糖,所以喝蜂蜜水也容易升血糖。

03

红糖水

有的朋友痛经时喝了红糖水会觉得舒服一点儿,这可能是因为热水的温度促进了血管舒张,喝白开水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喝红糖水补铁也不靠谱,这是因为红糖中的铁含量虽然跟瘦牛肉相当,但是红糖中的铁是不易吸收的三价铁,吸收率很低,再说了红糖是冲水喝,不会像牛肉那样吃得多。

04

果汁

水果榨成汁,细胞壁被破坏,细胞里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就都游离了出来,咕咚咕咚喝下肚就容易升血糖。

榨汁过程跟空气接触,榨汁设备温度升高,都会增加维生素C的损失,如果滤渣还会增加膳食纤维损失,所以尽量少喝果汁。

05

五花肉

东坡肉、粉蒸肉、小炒肉、回锅肉、红烧肉、梅菜扣肉,这些五花肉的美食实在太好吃了。遗憾的是五花肉富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每天饱和脂肪酸摄入要控制在能量的7%以内,以白领女性举例,就是每天不要超过14克,2大块的红烧肉就是100克,饱和脂肪酸含量就有11克,所以这五花肉也是偶尔馋了吃一顿就好。

06

椰子油

有人说吃椰子油能减肥,机制可能是因为它富含中链脂肪酸。遗憾的是,椰子油中的中链脂肪酸主要是月桂酸,它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合成脂肪堆积起来。椰子油和其它油一样,1克产生9千卡能量,所以别指望吃椰子油减肥。而且,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黄油、棕榈油都高。

07

烫的食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指出,65℃以上的热饮会损伤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风险,所以食物、汤、茶都不要在烫的时候吃。

08

辣条

辣条绝对是高油、高盐的代表。比如某款辣条脂肪含量为25克/100克,1包净含量106克,脂肪含量就是26.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烹调油摄入量不过一天25~30克。吃这么一包辣条,摄入的就是一天烹调油的推荐量。

这款辣条的钠含量是2740毫克/100克,1包的钠含量换算成盐的量就是7.3克。健康中国行动“三减三健”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也就是说一包辣条下肚,就吃进了接近一天半的盐限量。

09

话梅

话梅可以说是零食中的“盐王”,比如某款话梅,每100克的钠含量是9342毫克,相当于23克盐。吃上25克就会摄入5.8克盐,超过每日盐限量(5克)。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10

粗粮食物

有的粗粮饼干能看到大片麸皮,吃着口感却不糙,那都是因为加了很多油,谁吃谁胖。有的粗粮饼干脂肪含量高达34克/100克,而且这油主要是精炼植物油和起酥油,妥妥的高饱和脂肪酸,看见一定要躲着走。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作者|谷传玲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注册营养师

来源:健康时报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标签:

推荐阅读

营养师几乎不吃的10种食物,你也许天天都在吃!

营养师几乎不吃的10种食物,你也许天天都在吃!

看热讯:喝咖啡不仅能减肥,还能降低死亡风险?但很多人都没喝对……

喝咖啡不仅能减肥,还能降低死亡风险?但很多人都没喝对……

天天信息:最新“口罩令”发布!国家疾控局:这些场景还需要佩戴口罩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

消息!过犹不及!细数网上建议多吃,实际上吃多了有害的"健康食品"

过犹不及!细数网上建议多吃,实际上吃多了有害的 "健康食品 "

世界快讯:警告!这3件事很容易引发猝死,快来看看你做对了吗?

警告!这3件事很容易引发猝死,快来看看你做对了吗?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