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正文

世界今热点:天热了,警惕这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超 50%,很多人爱吃

  • 2023-05-13 08:59:12 来源:科普中国网

夏季来临

爱“嗦粉”的小伙伴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要注意啦!

武汉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卫生所

副主任医师伍雅婷提醒

河粉、肠粉、粿条、凉皮等湿米粉

以及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

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

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这种毒素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破坏力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来看疾控专家详解

01

米酵菌酸毒素

是怎样产生的?

“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这种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欢气温 25℃~37℃、偏酸(pH值 5~7)的环境。”伍雅婷介绍,高温潮湿的夏、秋季非常适宜这类细菌繁殖,潮湿不透气的厨房、生产车间则是滋生此类细菌的温床。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个共同点,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比较多的食物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木耳和银耳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其中,谷物发酵食品包括河粉、肠粉、酸汤子、吊浆粑、年糕、玉米淀粉等。薯类制品包括粉条、甘薯面、宽粉、红薯淀粉等。米、粉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如果环境不卫生、原料变质、存储不当,如泡发过久、存储环境潮湿都有可能被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泡发后的银耳、木耳没有及时食用,长时间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细菌严重滋生,也会导致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发生。

02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 30 分钟至 12 小时,少数为 1 至 2 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专家提醒,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 50%,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应第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呕出。

用干净容器或薄膜袋装呕吐物或高度怀疑剩余的剩余食物,最好放置有保温功能的带有冰袋的泡沫箱中盖好备查。及时转至医疗机构就诊,告诉医生有进食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高危食物史。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洗胃,同时注意保存洗胃液。将洗胃液、呕吐物、剩余食物及患者全血送至专业机构,定量检测米酵菌酸定量含量。明确诊断后,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03

怎样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伍雅婷介绍,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 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因此,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务必把牢“入口关”。

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的高危食品,银耳、木耳应即泡即用,不食用浸泡过久的黑木耳或银耳,保持食物材料新鲜。

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购买河粉、粿粉后应及时食用,建议当天吃完。

谷物食品储藏于阴凉通风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催吐,及时就医,洗胃和护肝等临床治疗措施。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沈阳网、长江日报

标签:

推荐阅读

世界今热点:天热了,警惕这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超 50%,很多人爱吃

天热了,警惕这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超50%,很多人爱吃

比糖还可怕的反式脂肪,就在你常吃的食物里!来看反式脂肪酸的“自白书”

有些人认为“只要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都不能吃”,而有些吃货又抵挡不住我口感的诱惑,经常大快朵颐...

当前焦点!这几种鸡蛋尽量少吃或不吃

鸡蛋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居民菜篮子里重要的一员。

中医是怎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 全球微速讯

精索静脉曲张属于由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致的病症,是常见的男科疾病之一,患病率占男性人群的10%~15%,多见

腰痛已成为全球致残首因!打工人是时候该被警醒了

世界上最惨的事之一,是你还年轻,腰却老了!看着惊人的数据报道,身为伏案工作者的我们是时候该被警醒了,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健康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