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本次活动主题是“精准测量 有效控制 健康长寿”。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哪些人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呢?
(资料图片)
1
约20%~30%的高血压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高血压时,子女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程度加重,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越高。2
高钠饮食人群会导致血压升高。3
缺乏运动、超重肥胖的人群。当体重过重,身体活动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心脏就需要输送更多的血液。体重越重,心输出量就越大,血压也就越高。4
吸烟及过量饮酒的人群。吸烟、酗酒严重损害心血管健康,可以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还会降低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5
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心理情绪也是影响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有焦虑、担忧、压力、愤怒、恐慌等紧张情绪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升高。
关于高血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血压高了但是没感觉,问题不大?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专家指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着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误区二:年纪轻,不会得高血压?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不过,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误区三:血压冬季高,夏季正常可以减少药量吗?血压存在季节变化,一般冬高夏低。尤其是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到了夏天血压就会降低,不吃降压药也可以保持正常。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伟丽介绍,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服药等实现血压120mmHg/80mmHg以下,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几周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减少药量。但是患者也要注意持续监测血压,一旦有所升高,要及时就医。****误区四:血压已经低于140/90mmHg,****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专家建议,患者不要自行停药,要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观察。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已经"治好了"高血压,血压的重点在于控制,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误区五:降血压是不是越快、越低就越好?血压稳定能够让人体有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心脑肾血管靶器官的功能。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所以降压越快越低并不意味着越好越安全。误区六:没有高血压,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吗?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到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公众要经常记录血压测量结果,确保日常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血压为正常高值120至139mmHg /80至89mmHg的公众应当及早注意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日常保健?
1减钠增钾,饮食清淡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克以下;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2合理膳食,科学食养饮食贵在“不伤其脏腑”,采取有效合理的中医食养对高血压有辅助预防和改善的作用。3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体质指数(BMI)在18. 5~23. 9㎏/㎡(65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增加);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患者减重。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4戒烟戒酒,心理平衡不吸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强烈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不要饮酒,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如必要可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5监测血压,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数值及达标状态,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坚持长期治疗,自我管理。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膳食模式。来源:健康中国、健康报、慢性病防控与健康
标签: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如必要可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规律作息,保
今天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而对于孩子来说,高血
本文主要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定义、表现、易患人群以及治疗方法。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献血会影响健康吗?人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由国际科学团队联合在《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发表的研究显示,对小鼠的新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被